盆景是中国传统艺术的结晶,其历史可上溯至数千年前。日本在隋唐时大量吸收中国文化,可能同时也引入了当时中土流行的盆景艺术,而加以发扬光大,并逐渐建立起独特的风格,蔚为世界盆景主流。
这些基本是近些年来中国盆景界所形成的的共识。然而,日本盆景人如何看待这个问题?
口述 小林国雄(日本盆景大师、日本水石协会理事长
真柏《云龙》,外缘长方钵,挂轴「松树千年翠」。
典型的日式陈列风格。
日本的艺术倾向于对自然美的压缩和凝聚,
并通过线条和空白展示余韵,
使人们在闲寂与静谧中想像无形的事物。
盆景诞生于2000年前的中国,
在800年前传到了日本。
基于日本人的感性和审美情趣,
现代意味的盆景造型被确立起来,
但是,
现在日本的盆景在造型上趋向于同质化,
没有新意。
我认为,
只有中国具有生动线条美的盆景
才属于本质上的盆景。
杜松《圣山》,
古渡乌泥抚角长方钵,
曾荣获第25届日本盆栽作风展「环境厅长官奖」。
这棵树原本和我一样高,
现在只剩下50cm左右。
我认为创作盆景,
就是将树木中最美好的那部分留下来,
供人欣赏。
野梅,
紫泥切立下带长方钵。
一件作品要想达到格调高雅的艺术境界,
最重要的就是
「景」、「盆」、「几架」三位一体的融合。
古语说得好:「盆树相合」。
盆景本来就是通过在盆钵中
长期培育来增加其品位和趣味的。
在这个过程中,
盆钵也增添了韵味,
变得古香古色。
如果再配置桌几和青苔等来提高意境,
则效果更佳。
五针松《奥之巨松》,
南蛮外缘长方钵。
树木在生长过程中会遭遇无数次大自然的历练,
在抵抗风雪严寒时,
为了生存,
它们不得不儘可能地捨去一些树枝,
从而表现出生命中的哀怜和寂寞。
我在28岁时通过须藤雨伯先生结识这棵树,
从它身上感受到了生命的尊严,
并因此爱上了盆景。
三十多年来,通过盆景我学到了特别多的东西,
也获得了很多。
我想说,
是盆景帮助我成长,
是盆景养育了我。
▲小林国雄作为日本水石协会理事长致开幕辞
虽然我现在成了日本水石协会的理事长,
但是我依然痴迷盆景。
在日本,盆栽与水石(即赏石、奇石)
被称为车之两轮,
我想是因为两者在理念上是相通的。
每年来我们春花园盆景美术馆学习的国外学生非常多,
包括很多中国籍学生,
我的任务是教他们学习盆景知识,
也教他们认识盆景的魅力。